当前位置: 首页 >  女人 > 正文

她41岁,因为糖尿病而失明……

2021-06-26     来源:百家号:

原创 界弟 医学界

警惕!糖尿病年轻化,注重前期预防。

撰文 | 万顺顺

2019年9月,李昱琨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被检测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时,几乎每个医生都会问她,“你怎么病得这么严重才来?”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糖网病)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变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一种具有特异性改变的眼底病变。糖网病划分为六期,IV期属于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眼底已经出现新生血管,有失明的风险。

如今,李昱琨的左眼视网膜脱落,做过两次手术,视力依旧无法恢复,右眼也已经出现视网膜脱落的迹象。

据上海大学附属仁和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张征介绍,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糖网病的发生率高达34.08%,患病人数超过4000万。糖网病是导致失明、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全球每年因糖网病造成的失明人数超过40万,是导致成年人非外伤性致盲的首位病因。

无声杀手

“你应该去查一查血糖。”

2009年,在通州中医院看嗓子时,一位医生好心提醒李昱琨。

“当时我把她怼回去了,我说你先把我难受的嗓子治好。”

因为肥胖,周围一些亲友提醒她可能患有糖尿病。在网上搜索糖尿病相关的资料后,李昱琨想:我还没到那个年龄,“我可能血糖高,但我不知道会高出标准好多倍,以为就高一点点。”

2019年9月初,因为眼底剧痛难忍,李昱琨才第一次去测血糖。检测前她已经意识到,持续数月的眼部不适是糖尿病的一种并发症,吃了一个月的糖尿病餐。

“餐后两小时血糖值为24mmol/L,双眼的矫正视力只有0.1,眼科大夫唉声叹气,问我怎么病成这样才来。”这个时候,李昱琨才意识到自己对糖尿病太掉以轻心。

9月9日,李昱琨转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她的出院介绍信上罗列着12种病症:1、糖尿病酮症;2、2型糖尿病;3、糖尿病视网膜病变IV期;4、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糖尿病肾病(CKD分期G1Á2期);6、外周动脉粥样硬化(双下肢动脉及颈动脉);7、高血压3级(很高危组);8、肠易激综合征;9、高脂血症;10、甲状腺结节;11、窦性心动过速;12、左心室壁增厚。

糖尿病称为“无声”杀手、“甜蜜”威胁。“在糖尿病并发症进展之初,患者往往并没有明显症状,忽视必要的血糖管理,甚至完全丧失警惕、心存侥幸,待到并发症发生才追悔莫及。”张征说。

年纪轻轻就得糖尿病的原因,李昱琨也不知道。

高三时,李昱琨的饭量就比同龄人要多,同龄人吃二两米饭,她一般吃四两。

2000年,20岁的李昱琨高考失利后,她选择到北京参加中国政法大学自学考试。面对不喜欢的法律专业和繁杂的学习量,李昱琨把压力转移到饮食上面。“吃饱了才有精神头学习,不然饿得难受。”饮料也诱惑着李昱琨,开始只是偶尔喝一瓶,后来越来越离不开饮料。

来北京后,李昱琨一年比一年胖,最胖的时候朋友说她有两百多斤,吓得她不敢称体重。

李昱琨的姨夫是糖尿病患者,她很早意识到自己可能有糖尿病,眼睛不舒服和糖尿病有关。但姨夫一直好好活到70多岁,她完全没有想到自己的病情会发展得这么快。

“我知道饮食和运动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但知易行难。”糖尿病是无声的杀手,等李昱琨察觉到威胁时,已经晚了。

最“不配合”的病人,最积极的宣传者

李昱琨是一个“不配合”的病人。

医生说糖尿病人需要定期测血糖,出院后李昱琨没有做到,因为糖尿病试纸比较贵。

她咬着牙吃一点油水都没有的糖尿病餐,坚持每天运动,从200多斤的胖子变成一个标准体重的人。“在眼瞎和死亡面前,我真的能减肥。”

李昱琨说自己最大的教训是没有北京医保。因为没有北京户口和北京工作单位,李昱琨没有北京医保,每次看病从挂号费到检查费全部无法报销。

她很后悔,如果在糖尿病早期控制好血糖水平……

不要让更多人重蹈覆辙,2020年6月4日,李昱琨把自己的经历写出来发在微博,截止发稿这篇文章已经有940的转发量和100万阅读量。

她的宣传方式笨拙而不讨喜,给一些大V发私信,求他们帮忙转发,被一些人拉黑。账号被禁言后,她给自己600多个粉丝一个个私信,不方便打字,她用语音沟通,四五十秒的语音一个账号发了8条。她已经发了一百多个,其中回复她的不超过5个人。

她反复提醒微博粉丝关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并发症并不可怕,如果你都知道你有并发症了,你是能控制血糖的,最可怕的是在糖尿病前期阶段没有任何感觉。但在这个阶段控制好血糖,就能不发生并发症。”

她检讨自己走过的误区,找最前沿的糖尿病知识,“我以为2型糖尿病常见于中老年,现在知道9岁的小孩也会得2型糖尿病。”

这是大众常见的误区。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中国目前的糖尿病患病率为11.2%,并呈现“年轻化”的显著特点,原本多见于中老年的2型糖尿病,在现在的年轻人、甚至儿童中都并不少见。

“这与多吃少动的生活习惯、日益上升的肥胖比率密切相关。”张征表示,“由于糖尿病起病的提前,原本多见于高龄患者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发病时间也大大提前,给很多中青年糖尿病患者带来沉重疾病负担,甚至因此而致残、致死。”

“我觉得我是一个糖尿病预防的倡导者。”李昱琨笑着说,她正在写一部关于糖尿病的电影剧本,因为现在还没有以糖尿病病人为主线的电影。

“肥胖”是糖尿病重要指标

像李昱琨一样深受糖尿病并发症困扰的人不在少数,7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至少伴有一种糖尿病并发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给李昱琨出具的出院介绍信上12种病中除了肠易激综合征,都是因为糖尿病引起的。一个39岁的糖尿病患者居然可以有这么多种糖尿病并发症。

张征医生介绍,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不佳,会导致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常见有糖尿病肾脏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糖尿病足病等等,严重时会威胁病人的生命。

70岁的葛先生,有着30年的糖尿病史,五年前开始透析。

调查显示,我国约20%~40%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糖尿病肾病,如果控制不好,终末期患者肾功能衰竭,终身依赖透析。糖尿病足具有较高的截肢和死亡风险,5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在1年内新发足溃疡的发生率为8.1%,治愈后患者1年内再次发生足溃疡的发生率仍有31.6%。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内分泌与心血管病中心主任李光伟教授指出,肥胖会造成多种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总的病根是肥胖。高血压和高血糖是“死亡四重奏”里最厉害的两把刀。高血压和高血糖合起来能够使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翻两倍,胆固醇高也是产生动脉硬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高血糖群体需要特别注意体重控制。《柳叶刀》曾发文表示,不解决肥胖的问题就不能解决糖尿病的问题。

解决肥胖的问题特别重要,李光伟表示:“现在医生比较关注病人血液检查的指标,不太关注体重,这是非常不好的一个倾向,肥胖的问题是必须要管的。”李光伟教授团队发现一个令人鼓舞的现像:患者通过减肥可以少吃药,甚至有些可以不吃药。

对于糖尿病并发症群体,控制血糖、血压、血脂、体重到正常范围,有助于推迟疾病的进展。李光伟的团队研究发现,患糖尿病超过20年,有一半的患者会有心梗或者脑梗,但是如果这些指标控制得好可以减少20%~30%。

李光伟表示,吃饭比吃药更重要,必须控制饮食,少油少盐,坚持每天饭后运动半小时。在这个基础上遵医嘱用药,别自己乱吃药和打针。“有的病人看邻居吃什么药也跟着吃,这是最危险的,要坚持长期的用药和听从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李光伟建议糖尿病人定期复诊,每年检查一次并发症,包括眼睛、心脏、肾脏这些器官,平时要监测血糖,至少三个月查一次糖化血红蛋白。值得提醒的是,老年人的血糖不用控制得特别好,七八十岁已经有较严重心脑血管病变的老年人血糖控制的接近正常反而有危险,需要把标准放宽一点。

来源:医学界

原标题:《她41岁,因为糖尿病而失明……》

相关阅读

今日热点

小编推荐